找到相关内容301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惭愧忏悔

    律羯磨疏》二十二所载,忏悔必须具足五缘,即:   □迎请十方诸佛菩萨。   □诵经、持咒。   □自白罪业。   □立下誓愿,绝不再犯。   □明证教理。   另据《圆觉经略疏钞》十二...,如果犯了错而能生起惭愧忏悔的心,就能重新纳受佛法,就有得救的动力。因此,惭愧忏悔是实践佛法的重要一课。   贰.惭愧的意义与重要性   所谓“惭愧”就是一种羞耻之心。根据《俱舍论》四说:自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4954460.html
  • 关于峨眉山佛道兴衰的历史演变刍议

    ,恐怕要算《魏书》114《释老志》。在这里,首先谈到“道家之原,出于老子”。这里所说的“道家”,就是我们所指的道教。然后又说到道教的传播:“授轩辕于峨眉”。究竟是谁在这里传授呢?从这句话的本身...传说有关。题为汉光禄大夫刘向所撰的《列仙传》上《陆通传》说:  陆通者,云楚狂接舆也。好养生,食囊卢木实及芜菁子。游诸名山,在蜀峨眉山上,  世世见之,历数百年去。同书《葛由传》又说:  葛由者,羌人...

    卿希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04562788.html
  • 佛陀教育方法与理想

    所以佛陀又在《五分律》中说:“虽是我所制,而于余方下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:虽非我所制,而于余方必应行者,皆不得下行。” (二十二)可见佛陀是多么的开明,考虑问题又是多么细致周到。其实,所有这些戒律皆...乃佛陀救世之本怀,亦即其最终之理想。  佛陀曾对释提桓因说过:“我身生于人间,长于人间,于人间成佛。”(《增一阿含经》二八)所以其教育之宗旨,实以人间为本。然以应机有异,故小乘敦以“出离世间”为街,...

    夏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2464636.html
  • 坛经之笔受者问题

    惟中事迹,世罕知者,惟宋文与可(同),丹渊集二十二成  都府楞严院昼六祖记,会略述其宏法关系。某文云:“僧惟  中,字慧雅,本隶蓬州开元寺。后游成都,不复归其乡,凡  四十年。性孤洁,不妄与人合,...古本中有‘吾灭后  廿余年……有人出来不惜身命,定佛教是非,竖立宗旨’的  悬记,可为此经是神会或神会一派所作的铁证。神会在开元  二十二年在滑  270页  台定宗旨,正是慧能死后二十一年,这是最...

    罗香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2865858.html
  • 三阶宗史略(下)

    无尽藏义。  “无尽藏”,原为佛教僧团中经济组织机构,据诸资料记载,最早见于部派佛教律典中,如“根本说一切有部昆奈耶”二十二云:  世尊告曰:若为僧伽,应求利润,听佛语已,诸有信  心婆罗门居士等,...弘扬,盛极一时,影响所及,唐代道绰,善导等诸德,得其启发,因此主张与末法相应净上教。亦以末法思想,而倡导净上教,为三根普被之念佛法门,如道绰作“安众集”二,或称“净土论”,内容详述佛法有“圣道”、“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4567585.html
  • 王安石、陆游、苏轼与南定林

    《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》:“亦遣清风扫门,明月侍坐。”又按王景文《雪山集》十五③《夜坐起赠范西叔、何子方》云:“青荧一点无人到,赖有西风为掩门。”“东风开门”,“西风掩门”,相映成对,岂所谓“反仿”欤(参观《管锥编》746—747页)。谢茂秦《四溟山人全集》④二十二《诗家直说》论“学诗者当如临字之法”,举例云:“子美‘日出篱东水',则曰‘月堕竹西峰';若‘云生舍北泥',则曰‘云起屋西山'”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568351.html
  • “布袋和尚”与“布袋”

    ,佛佛授手。”(《续传灯录》二十二)  是故,真净偈曰:“事事无碍,如意自在。于把猪头,口诵净戒。走出佛坊,未还酒债。十字街头,解开布袋。”(《续传灯录》二十五)  台州护国此庵景元禅师……后...“布袋和尚”与“布袋”   作者:李鼎霞   一、“布袋和尚”  “布袋和尚”的正规传记,始见于《宋高僧传》二十一中的“唐明州奉化县契此传”。此传为研究者习知,为便于展开下文辄全引如下:  释契...

    李鼎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471656.html
  • 佛教生态意识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意义

    成,并没有常恒自在的主体(我)存在;(二)法无我,指一切外在的存在都是因缘合散生灭,不断变迁,并没有一个常恒的主宰万物者。《大智度论》二十二记载:“一切法无我,诸法内无主、无作者、无知、无见、无生者...基础是缘起,佛教根本精神的发端在无我。缘起思想贯穿着原始佛教、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的整个发展脉络,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和哲学的独特思想。缘起,即是依缘而起。《杂阿含经》十中说: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……此...

    释宏明

    |佛教生态意识的价值取向及其现代意义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2273884.html
  • 佛陀为什么要制定佛教戒律

    修改吗?佛陀涅槃后,迦叶尊者曾经提出这样的原则:“佛所已制,不许废弃;佛所未制,不许再制。”《五分律》二十二中有如此说明:“佛言:虽是我所制,余方不以为清净者,皆不应用;虽非我所制,余方必应行者,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1678412.html
  • 试论佛教徒如何报父母深恩

    合宜往诣,报育养恩……尔时,世尊念当来世人民凶暴,不报父母养育之恩。为不孝之者,为是当来众生之等,设礼法故,如来躬自欲担于父王之棺。即时三千大干世界震动,一切诸山岖峨涌没,如水上船。”在《五分律》二十二中记载:有一位罗汉名叫毕陵伽婆,因他父母贫穷,想以衣食供养,但又不敢,故请示佛陀。佛陀因此集合比丘弟子开示:“若人百年之中,右肩担父左肩担母,于上大小便利,极世珍奇衣食供养,犹不能报须臾之恩。从今...

    净凡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185049.html